上一篇文章我们已经讲述了西汉、东汉、南朝以及隋朝时期的废太子结局:
汉武帝刘彻的庶长子刘荣,因一门亲事而丢了太子之位,最终自尽而死;
汉光帝刘秀第一位皇后郭圣通所生长子刘强,在生母被废皇后之位后,便主动辞去太子之位,改封东海王,得以善终;
汉章帝第三子刘庆,是祖母马太后册封的皇太子,马太后去世后刘庆便被嫡母窦皇后等人废掉太子之位;但刘庆与新太子刘肇(非窦皇后亲生)仍旧享受同等待遇,并且在刘肇继位后一同除掉了嫡母窦皇后;刘庆不仅善终,而且在去世后,被弟弟刘肇追封为了皇帝。
汉安帝第三子刘保,祖母邓太后册立的皇太子,邓太后去世后被嫡母阎皇后等人废掉了太子之位。阎太后的傀儡皇帝刘懿去世后,刘保被拥立为新帝,史称汉安帝。
南朝陈第三位皇帝陈伯宗的嫡长子陈至泽,在父亲被废掉帝位时,一同被废掉了太子之位;南朝陈结束后,在长安善终;
展开剩余92%南朝陈后主陈叔宝长子陈胤,本就不得宠,因父亲宠妃孔贵嫔等人而被废掉太子之位;南朝陈结束后,在长安善终;
隋文帝的嫡长子杨勇,因二弟杨广、生母独孤伽罗等人而被废掉太子职位,最终被二弟赐死。
这篇文章,我们来讲述唐朝、明朝以及清朝时期的废太子,都是什么结局呢?
唐朝时期提到唐朝时期的废太子,很多人可能会想到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李建成。
李建成虽然被杀,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废掉太子之位,最终还被追封为了隐太子。
唐朝第一个被废掉太子之位的,其实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。
李承乾的生母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白月光文穆皇后长孙氏,李承乾出生的时候,他的父亲李世民还不是皇帝,也不是太子,而是藩王——秦王。
李世民继位后,作为嫡长子的李承乾被封为了皇太子。
了解唐史的应该知道,唐太宗李世民并非李渊嫡长子,而是次子,在李世民之上还有一位兄长李建成;李渊继位后,哪怕李渊明知次子的功劳,最终还将嫡长子立为皇太子。
李世民能够继承皇位,是因为除掉了兄长、皇太子李建成的结果。
有父亲这样的先例在,即便是李承乾被封皇太子,似乎太子之位也没有那么牢固。
其实太宗自从将嫡长子李承乾立为皇太子,便十分用心培养,希望太子将来能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。而李承乾也确实没有让太宗皇帝失望,在贞观九年时,李承乾作为皇太子开始监国,太子在处理朝政时果断不拖拉,而且顾全大局,这让太宗很是满意。
在太宗皇帝外出巡幸的时候,仍旧是太子监国
若是照此下去,李承乾便能顺利继承皇位。
毕竟他的二弟李泰,并非其父李世民那般战功赫赫、在朝中有威望。
然而贞观十二年,魏王李泰主持编纂的《括地志》完成,太宗很是满意。便是从这时候开始,太宗便接二连三的赏赐魏王,甚至给魏王的赏赐比太子的规格还要高。甚至太宗皇帝,还在此时取消了太子出用库物的限制。
这如何能让太子安心呢?
没多久,太宗又将太子宠幸的一位太常乐人处死。
太子十分伤心,一连几个月都不上朝。
虽然太子如此过分,太宗也没打算废太子,而是将魏征任命为太子太师。
太宗如此做,就是在告诉满朝文武:自己不会废太子。
然而即便是如此,心中不安的太子却十分忌惮颇受宠爱的魏王李泰,便想要除掉魏王。
失败后,太子便密谋造反,想要逼宫提前登基。
然而事情败露,太子失败了。
太宗对太子谋反很是无奈痛心,但还是不忍心处死太子,只是将其废为庶人,着其迁居黔州。
为了能保住嫡长子李承乾一命,太宗并未将魏王李泰立为新太子,而是将性格温和的嫡三子李治立为了新太子;因为太宗皇帝很清楚:
若是魏王李泰继承皇位的话,废太子李承乾、晋王李治恐将性命不保;而晋王李治不同,他性格温和,不会做出伤害兄弟的事情。奈何,废太子李承乾并未活到新帝继位,贞观十八年便去世了。
太宗皇帝下旨,按照国公礼安葬儿子。
李承乾曾谋反,却能够在流放地安稳去世,其结局其实已经很不错了。
唐朝第二位废太子,是唐睿宗李旦的儿子李宪。
因为生母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,李旦跟自己的七哥李显一样,都是先后两次继承皇位。在李旦第一次做皇帝的时候,便是长子李宪被封为皇太子,这一年李宪仅六岁。
虽然李旦是皇帝,但是唐朝真正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。
李旦并不能过问朝政,等到武则天称帝后,李旦的皇位便被废掉了,降为了皇嗣。
父亲被废掉帝位,作为李旦的儿子,李宪自然也被废掉了太子之位。
698年,李显重新恢复了太子之位,李宪的父亲李旦便被封为了相王。
705年,李显第二次登上皇位,李宪的父亲李旦则是被封为了安国相王。
虽然李显继位,但实际上真正掌握大唐实权的是韦皇后。
五年后李旦第二次继位,按理说李旦继位会将作为嫡长子、曾被封太子的李宪重新封为皇太子。
但是李旦能够重新继位,第三子李隆基是最大的功臣。
若将嫡长子李宪封为了皇太子,对第三子来说也确实不合适。
李旦此时的处境,便如同刚刚建立唐朝时期的唐高祖李渊。
李渊最终将嫡长子李建成封为太子,嫡次子李世民封为了秦王,然而最终坐到皇位上的还是李世民,李建成也没有善终。
面临同样的困境,李旦会如何抉择呢?
李旦也是十分犹豫,久久不能决定太子人选。
而在这样的情况下,李宪很有自知之明,他也很清楚唐太宗李世民是如何坐到皇位上去的。李宪主动辞让太子之位,在多次请辞后李旦最终下旨将第三子李隆基封为了皇太子。
李隆基继位后,对待这位辞让太子之位的长兄非常好。
李宪也得以在弟弟继位后,又安稳度过了29年的时间。
李宪去世后,李隆基很伤心,下旨将长兄追谥为了让皇帝。
如此一来,李宪虽从未做过皇帝,但在死后有了皇帝的名号。
李宪作为唐朝第二位废太子,是在去世后有了皇帝的名号;而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位废太子,虽曾被废,但照样坐到皇位上去了。
明朝明朝唯一一位废太子——明英宗朱祁镇庶长子朱见深,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明宪宗。
朱见深的生母并非明英宗的皇后孝庄睿皇后钱氏,而是明英宗身边一个平民出身的妃嫔周氏。
钱皇后一直无所出,而周氏虽然出身不高,但是却在得宠后接连生下一女一子(英宗亲政瓦剌之前)。而这一子,便是明英宗的庶长子朱见深。
朱见深出生的次年,明英宗御驾亲征瓦剌,虽然明英宗率领50万大军出征,但是却在土木堡大败,就连明英宗本人也在土木堡被瓦剌人活捉,成为明朝唯一一位做过俘虏的皇帝。
明英宗被捉后,大明王朝便没有了皇帝来主持大局。
面对瓦剌的大军,孙太后不得不让明英宗唯一的弟弟、郕王朱祁钰来监国。
其实一开始孙太后确实没有让朱祁钰来继承皇位的打算,毕竟朱祁钰并非自己亲生的儿子,而且孙太后单纯地以为只要给瓦剌的金银财宝足够多,瓦剌便能将英宗给放回来。
但是孙太后低估了瓦剌人的野心,与此同时,孙太后将长孙朱见深封为了皇太子。
但一个两岁的孩童,又如何能安稳大明王朝的朝局呢?
最终,即便是孙太后再不情愿,也答应了朱祁钰继位,史称明代宗,年号景泰。
朱祁钰在一开始确实真心不想继承皇位,但是真正继承皇位后,朱祁钰的心境便慢慢变了,不再想将皇位还给长兄;即便是英宗被接回了京城,朱祁钰也没有让长兄继续做皇帝,而是将长兄囚禁南宫。
至于皇太子朱见深,朱祁钰有自己亲生的儿子在,又怎么愿意侄儿将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呢?
1452年,朱见深六岁的时候,叔叔景泰帝朱祁钰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,改封为沂王。
虽然孙太后与英宗都十分不满,奈何此时掌握大明王朝实权的是景泰帝朱祁钰,也只能暂且忍耐
然而朱祁钰唯一的儿子朱见济,在被封太子的次年便夭折了。
唯一的儿子夭折后,朱祁钰再没有皇子出生,到了1457年朱祁钰也病重、卧床不起。
大将石亨等人发动夺门之变,迎英宗重新继位。
英宗继位后,因为发妻钱皇后一直无所出,不得不恢复庶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。
这一年,朱见深11岁。
1464年,英宗病逝,18岁的朱见深作为皇太子名正言顺继承了皇位,成明朝第八位皇帝。
清朝若是从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开始算起的话,清朝应当是有三位废太子:
第一位废太子,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。
原本在女真各部,并没有“立嫡立长”的说法,但是努尔哈赤在接受到越来越多的汉文化后,便想要将自己的汗位传给嫡长子。况且嫡长子褚英战功赫赫,努尔哈赤将褚英封为了皇太子。
然而褚英虽然在战场上骁勇善战,但是他性格残暴、心胸狭隘,而得罪了后金地位最高的五大臣,以及后金地位仅次于大汗、太子的“四大贝勒”。
为了后金,努尔哈赤不得不废掉褚英的太子之位。
1613年,褚英被处死,附葬东京陵。
第二位废太子,是褚英的同母弟代善。
在褚英被废后,代善便被封为了新太子。
代善不仅战功赫赫,而且性格温和,在帮助父汗处理朝政事务时,颇有威望。
若是照此下去,代善便能顺利继承汗位。
然而代善被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德因泽等人告发:与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福晋阿巴亥暧昧不清;努尔哈赤虽没有处置代善,但是废掉了阿巴亥的大福晋之位。
不久,代善因为虐待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,而被努尔哈赤废掉了太子之位。
不仅如此,代善还与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分家,将自己所掌管的两红旗中镶红旗分给了儿子;自己仅掌管正红旗。
最终继任后金大汗之位的,是皇八子皇太极。
代善是拥护皇太极继任大汗之位的大功臣,在皇太极加强汗权的过程中,后金“四大贝勒”仅代善得以安稳度天聪一朝。
在皇太极称帝后,代善被封为了和硕礼亲王。
而且代善诸子也得到了皇太极的器重,代善虽未做大汗、做皇帝,但是他的家族——代善家族,却成为大清第一王族,其家族出了三个铁帽子王爵位。
第三位废太子,康熙皇帝的嫡次子胤礽
胤礽是康熙皇帝唯一长大成人的嫡子,其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。胤礽出生后赫舍里便去世了,康熙便亲自抚养胤礽,并且在胤礽周岁时便将其封为太子。
康熙确实打算将让胤礽来继承自己的皇位,不仅将胤礽朝着未来皇帝的方向培养,而且为了胤礽而十分器重赫舍里皇后的亲叔叔索额图。
胤礽在一开始的时候,跟唐太宗李世民的废太子李承乾一样,都是一位合格的皇太子,帮助父亲监国处理朝政事务,在朝中有口皆碑。
然而慢慢地,胤礽却偏离了康熙为他设定的路线与方向。
最终胤礽被废,即便是后来再次回恢复太子之位,也没能坐到皇位上去,康熙五十一年再次被废。被废后的胤礽便被幽禁在了咸安宫,不得自由。
虽然不得自由,但康熙在生活上并没有亏待废太子。
而且在临死之前,留下遗诏,要新帝雍正帝善待废太子与皇长子胤禔。
虽然胤礽的后半生不得自由,但是他与努尔哈赤的废太子褚英相比,还是很幸运的,得以在咸安宫安稳活到了雍正二年,在去世后还被追封为了和硕理亲王。
发布于:山东省a股如何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