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晋是被匈奴人灭亡的。灭亡西晋,并且俘虏西晋的怀帝和愍帝的,都是匈奴人。
而灭亡西晋的这支匈奴人,当时在中原建立了匈奴汉国(也就是十六国中的前赵)。匈奴汉国的建立者是匈奴王刘渊。从刘渊以“汉”为国号来看,刘渊的野心和志向不小。
1、刘渊的翻盘
当代很多网民在理解古代历史的时候,往往产生这样的误判:那就是现代人好聪明,古人都好蠢。其实古人只不过是科学素养不如现代人,但不代表古人的智商就差。
比如关于引进胡人到中原生活。
其实早在西汉武帝那会儿,汉廷为了和匈奴交战,就曾招安匈奴的一些部族,并且还给这些匈奴投降者安排居住的地方。东汉后期,因为战乱频繁,中原地区十室九空。曹操说当时的景象那叫一个“百里无人烟”。所以中原当时非常需要劳动力。而这个背景下,确实有大量胡人被引入到中原。
展开剩余72%但是,不论是西汉那会儿许可胡人在边地生活,到东汉时候招抚南匈奴对付北匈奴(以胡制胡),乃至东汉后期迁移胡人到中原当农夫,其实这些都将局势处于可控的状态——要知道,东汉后期-三国时期,税赋很重。匈奴人到中原当农夫,真不是什么轻松的工作。当然,如今很多网民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,不知道传统农业生产的辛苦。
甚至即便是晋武帝在位那会儿,胡人的局势依旧处于可控状态。当时刘渊受晋廷压制,甚至一丁点反制能力都没有。如果晋廷的统治没有什么意外的话,刘渊可能并不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字或者影响。
但是,晋武帝死后没几年,晋朝就爆发大规模内战。在内战中,晋朝的诸侯王为了解决兵源吃紧问题,于是把匈奴人给武装起来了。也就是从这开始,刘渊有了翻盘的资本。
毕竟,政权的建设,需要武装力量的支持。
可以说,是司马家族,给了刘渊翻盘的机会。
2、第四汉朝
刘渊很清楚,如果没有个好听的名头就介入中原的内战,必然会引起很多汉人实力派的反弹和抵制。并且汉化程度很深的刘渊更清楚,汉人讲究一个名正言顺的问题——如果刘渊直接带着匈奴兵占领中原的地盘,很可能激化矛盾,而且还出师无名。
所以刘渊想出了一个话术:那就是汉朝皇帝常年和匈奴王室通婚。刘渊是匈奴的王族,但同时也是汉朝皇帝的外甥。所以自己有必要复辟舅舅家的朝廷。于是刘渊以复辟汉朝的名义,在山西境内宣布称帝,并声称自己的法统是西汉-东汉-蜀汉-匈奴汉这个传承。(所以我喜欢戏称刘渊的汉叫第四汉朝,第四大汉)
要知道,即便不考虑蜀汉的存在,两汉四百年的存在,无疑是深入人心的。刘渊的主张,很大程度上唤醒了天下人对汉朝的记忆。
3、刘渊的野心
刘渊以汉朝皇帝自居,法理上是复辟汉朝。也就是,刘渊的视角下,曹魏和西晋都是伪朝廷。按照这个理论,第四汉朝和晋朝是势不两立的存在。并且刘渊还打算以第四汉朝的名义,取得士族的支持,取得对整个天下的统治权。
不过,刘渊的这个宣称并没得到汉人士族的承认。并且刘渊死后,虽然刘聪在位期间,第四汉朝完成了对西晋的覆灭,但是之后,第四汉朝的统治者也意识到:汉这个国号无法实现刘渊的预期,并且,第四汉朝的基本盘依旧是匈奴贵族。所以为了迎合匈奴贵族的好感,第四汉朝的统治者把汉这个国号改为赵——史称前赵。
而赵这个国号,其实也代表此时刘渊的后代放弃了刘渊的理想:做全天下的君主,而是默认了做割据政权君主的现实。
所以,刘渊的汉,和他后代的赵,代表不同的执政理念。
从这点来看,刘渊的野心确实不小。
发布于:辽宁省a股如何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