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中国全社会用电量接近10。在这个全球电力系统面临严峻考验的时代,当欧洲和北美多国频频陷入黑暗之时,中国的电网却依然稳定运行,甚至出现了电力“富余”的现象。
年夏季,西班牙巴塞罗那发生大规模停电事件,通信、铁路、商业及互联网系统全面瘫痪,影响还波及邻国葡萄牙。这不是孤立事件——德国、法国、英国和美国多个城市也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电力危机。
然而在这个全球电力“告急”的大背景下,中国却在刷新用电负荷纪录的同时,实现了 “不拉闸、不限电” 的稳定运行。
01 中国电力的“富余”现象
年,全国全社会用电量达9.85万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6.8%,增速比上年还提高了0.1个百分点。在这个全球许多地区为电力短缺焦头烂额的时候,中国却面临着如何消纳如此大规模电力的“幸福烦恼”。
中国的能源结构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火电、水电、风电、光伏、核电轮番上阵,就像是打仗时的陆海空联合作战。
火电依旧是主力,但早已不是以前那个“吃得多、吐得少”的老爷车了。超超临界煤电技术让发电效率提升了三成以上,既稳又环保,堪称电力的压舱石。
02 特高压:电力高速路
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胜利站和河北张家口市的张北站之间,一条电力“高速路”正在忙碌地运行着。月31日,“十四五”电力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张北胜利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投运。
这个工程扩建了座特高压变电站,新增变电容量900万千伏安。投运后,每年可从锡林郭勒、张家口对外输送超过700亿千瓦时的电能,相当于1900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,其中新能源占比达72%。
电能在传输的过程中会产生损耗。电流越大,发热损耗就越大。如果要保持输电功率不变,想要减小电流,就要增加电压。特高压技术正是减少电力损耗的关键。
03 绿电的挑战与突破
然而,新能源发电存在着先天不足——随机性、间歇性和波动性。电压支撑能力相对薄弱,严重制约着新能源电站高效运行。
年,全国弃风弃光率为5.2%,西北地区甚至超过10%。以内蒙古某一体化项目为例,规划配套储能1.2GW/2.4GWh,实际仅建成0.8GW/1.6GWh,年冬季因储能不足限电,损失发电收入高达12亿元。
最近,塔拉滩传来捷报:随着330千伏辰明汇集站最后一台50兆乏分布式调相机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,“青豫直流”特高压工程二期300万千瓦光伏项目配套台分布式调相机全部投入运行。
这些调相机作为电网的“稳压器”,在解决电源端暂态过电压问题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04 电力系统的“隐形冠军”
在中国电力稳定的背后,还有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技术创新。特高压GIS(气体绝缘开关设备)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设备,既能进行电能的传输,又能及时切断故障。
然而,特高压故障前预警一直是世界级难题。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建成投运的特高压长时运行全景感知联合实验室里,试验平台可以在762千伏电压下不间断运行,模拟特高压典型工作状态和内部异常。
科研人员配合高速摄像机捕捉整个放电故障过程,结合X射线检测等6项国际先进检测技术,为实现科技攻关提供更全面、清晰的研究数据。
05 全球背景下的电力危机
国际能源署(IEA)在2025年2月便发出警告:全球电力系统正面临严峻挑战。仅电力传输领域,全球年投资额就需要从2023年的1400亿美元增加到2030年代中期的3000亿美元以上,否则无法同时满足电力需求增长和减排目标。
法国外贸银行首席亚太经济学家艾丽西亚•加西-埃雷罗指出,西班牙并非欧洲电网基础条件最差的国家,4月的停电“只是冰山一角”,“未来类似风险将冲击全球所有国家”。
当前人工智能、电动汽车与数据中心对电力的需求大幅激增,加之可再生能源比重持续上升,全球电网现代化改造已迫在眉睫。
06 中国电力的隐忧
尽管整体稳定,中国电力系统仍面临着结构性挑战。资源富集地和用电大户之间的地理错配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。
西北、西南的风光资源丰富,但外送通道建设滞后,导致甘肃、新疆等地的弃电率依旧超过5%。一些特高压项目如“陇东山东”线路的配套储能设施还没跟上,系统调峰能力被拉低。
年上半年,全国弃电量达到600亿度,风电和光伏的弃电率同比翻倍。这不是因为电不够用,而是电网还不够“灵活”。
07 未来的出路
2024-2027年被定为“新型电力系统专项行动期”,储能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。宁德时代的587Ah电芯、华为的构网型光储方案,正在为下一阶段的电网升级打下技术基础。
中国不仅在解决自己的问题,还在为全球电力安全作出贡献。国家电网已经在11个国家运营能源项目,葛洲坝集团承建的非洲最大水电站,是中国电力走出去的缩影。
在标准制定上,中国也从“跟随者”变成了“制定者”。目前主导的项国际储能标准,直接影响全球能源设备的生产和认定规则。这种“技术+标准”双重出海,正在重塑全球能源格局。
截至年底,中国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4.1亿千瓦,占全球总量45%。与此同时,美国德州的家庭还在靠发电机熬过酷暑,西班牙和德国的地铁停运、街灯熄灭。
全球输电能力不足依然是制约能源安全与电气化发展的瓶颈。瑞银集团分析指出,全球燃气轮机与大型电力变压器供应环节存在严重瓶颈,西方制造商的涡轮机交付周期已从过去的18个月延长至3年以上。
而中国已经建成面向华北、华东等地区的“五交三直”8项特高压输电通道以及配套汇集电网工程。
a股如何加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